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

成功者的失敗學》胡榮華信心堅定 打敗孤單

資料來源:胡榮華
近年來,騎單車成了最夯的全民活動。早在20幾年前就曾三次騎單車壯遊世界,踩踏地球超過7萬公里的藍駝旅遊戶外用品中心負責人胡榮華,堪稱台灣鐵馬旅行的「祖師爺」。

三次單車遠征,時間都以「年」計,行程都以「萬公里」計,此紀錄至今在台灣無人能及。識與不識的人最愛問他,旅途中曾遇哪些困難?有過怎樣的挫折?如何化險為夷成功歸來?

地球騎士… 一心探訪世界

不過,54歲的胡榮華如今最想分享的不是旅途中的冒險犯難,反而是出發前的準備心境。在他看來,騎單車遊世界固然是個孤獨旅程,但出發前更孤單,因為沒人知道意義何在,也沒人相信他是玩真的。「騎了三年一個月算什麼?出發前完全沒人信任,才是真孤獨。」

1984年3月18日,30歲、默默無名的胡榮華,決定單騎走天涯。這一趟壯遊,1987年4月19日才結束,總騎程約4.2萬公里,比繞地球赤道一周4.077萬公里還長。

這是國人單騎環遊世界的創舉,壯遊歸來的胡榮華獲得各種榮耀,不只成為我國十大傑出青年,日本自行車冒險協會甚至獲頒「地球體驗騎士賞」。

但胡榮華沒有沈醉在聲名的光環下,1989年10月31日,他再度啟程,以一年多時間走訪中國大陸。

「地球騎士」探訪世界的心,並未就此安分。1992年他又以一年時間從北歐最北點穿越歐、亞、非三大洲,騎了約1.22萬公里。

天涯單騎… 出發前最孤單

對於有心以單車探索世界的人,胡榮華認為,旅程中找吃、找住、處理爆胎這些困難、挫折都是在預料中的,而且他都甘之如飴;反而是出發前沒有任何人看好的強 大挫折感,以及在「是不是玩真的」的懷疑眼光下,還能堅持出發,這些點滴在心頭的感受,才是成敗的關鍵。他強調:「這一段前奏,成就後了來的進行曲;有這 一段逆境求勝的鋪陳,才會有我三年一個月後的平安歸來。」

出生在桃園大溪警察家庭的胡榮華,從小就會唸書,周遭的人幾乎都認定他會考上好大學、找份好差事,有個安定的人生。不過,熱愛戶外運動,讓他成了拒絕聯考的小子。

胡榮華高一時就已騎單車環台,還攀登玉山。他回憶,第一次登上玉山後,就愛上戶外活動,還一度以攀登喜馬拉雅山做為人生目標。

高中畢業前夕,胡榮華決定不考大學,選擇將青春正盛的日子,用來付諸行動、探索人生。因此,同學準備大學聯考時,他卻一個人背著包包去中部橫貫公路健行,路上看到前人「男兒志在四方,何患萍蹤處處」的留字,燃起「大丈夫當如是」的企圖心。

日後騎單車壯遊世界,他也經常以此自我砥礪。他回憶第一次鐵騎環球時,「三年中完全沒有打電話給女朋友(現在的太太),只是每到一地就寄張明信片。強迫自己不打電話,是因為怕一講電話,一定會被兒女私情牽絆。掛東掛西的,什麼都做不成」。

1978年,已進入職場的胡榮華,有一天巧遇20歲的日本單車騎士河野兵市。原來為了環遊世界,他選擇到台灣練習。看著河野兵市只帶幾個包包,年紀輕輕就敢體驗行動人生,胡榮華坦言:「我當時嚇了一大跳,這樣就可以環遊世界?」

隔了兩年,河野兵市的環球旅行正式啟程,第一站就來台灣,深深打動當時還為「爬喜馬拉雅山」、「騎單車環遊世界」舉棋未定的胡榮華。

胡榮華說,由於當時山難的消息時有耳聞,讓他警覺到,挑戰高山需要一群同伴互相支援,因此,他傾向一個人就能從事的活動。

「河野出發後,把我整顆心燃燒了起來!」1982年,胡榮華到日本打工一年,一方面收集單車環遊世界的資料,一方面當泊車小弟、洗盤子工人,存了6,000美元經費。

在日本打工的日子即將接近尾聲,卻傳來久病父親往生的消息。他覺得冥冥之中,這是父親想成全他,讓他可以沒有牽掛地上路。

環球壯舉… 聯合報系力挺

「這是我最後一次機會了!」胡榮華將照顧母親的責任委託其他手足代勞,雖然經費不充足,年紀也不輕,他帶著父親的照片毅然上路。每踩到一個國家,他就拿出照片、對著照片中的父親說:「我們又到了一個新國家了」。

出發前,胡榮華從未想到會有人對他的環球壯舉伸援。有位同學父親是扶輪社社員,他熱心穿針引線,希望促成扶輪社贊助胡榮華1萬元旅費。

受邀到扶輪社友聚會演講當天,下起傾盆大雨,胡榮華牽著從日本帶回來、準備騎出國的18萬日圓單車,因為全身濕答答,門房不准他把單車牽進飯店,他只好找一條草繩,把寶貝單車綁在電線桿上。

同學的父親看到他一身狼狽,向他示意不必談環遊世界的計畫,「來吃飯就好」。胡榮華想到同學的好意,又掛心在外面淋雨的腳踏車,吃著簡餐的心情真是五味雜陳。

這時,扶輪社副社長看出他的無奈,善意詢問。胡榮華說出自己的計畫後,沒想到對方竟然說:「我怎麼都沒有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?你應該讓媒體知道,力量會更大。」

在副社長介紹下,胡榮華出發前一周才認識聯合報系記者,報社記者一再查證,確定他是玩真的後,單騎環遊世界的消息登上當年民生報的頭版頭條,引起社會關注,聯合報系也決定全力支持,讓他在民生報開闢專欄,記錄旅程中的經歷見聞,以稿費和版面支持他。

在他出發一年半以後,聯合報系更承諾支付接來下的費用。胡榮華對聯合報系的相助,感念至今。他說:「在沒有人相信我時,聯合報系對我的支持,讓我深感吾道不孤。」

三次壯遊世界對胡榮華的人生帶來深刻的影響,讓他愈發覺得人生真的是「如滄海之一粟」;不過自己雖然渺小,資源有限,卻仍然可以完成夢想,讓他學會更豁達、更寬廣地看待人生。

「年輕時的我,覺得只要努力,就有能力掌控、完成一切;但7萬公里踩踏後,我愈來愈發現,成功雖然需要靠努力,但如果沒有那麼多貴人、親友甚至陌生人相助,不可能完成。如果不是那麼多人相信我、支助我,我算得了什麼?」

友情相助… 今生寶貴資產

友誼的相挺,也是他今生最寶貴的資產。高三決定不考大學聯考,與家人鬧僵的他,甚至離家過起「浪人」生活。先到同學家借住,後來還住進學校教務處。

後來,有兩位同學考上台大,當時等著服役的胡榮華就北上「投靠」他們。其中一位同學一直認為胡榮華是讀書的料,希望他念完大學再從事戶外活動,還幫他借書好準備隔年重考, 但胡榮華竟把這些借來的書搞丟。

日後當胡榮華騎著單車遠征到阿拉斯加時,這位已移民矽谷的好友堅持開車陪他一程,胡榮華說:「就是好友這樣對我不放棄,才有今天的我。」壯遊回台後,胡榮華每隔幾個月都會去探望好友的母親,代替遠在美國的友人盡為人子的孝道。(

【2008/10/15 經濟日報】

沒有留言: